但随表里微甚而以调之。 一法本方加半夏、橘皮。
元疔发之上,便打一针,直到痛处便住,血出无妨,便入仙蟾拔毒,取黄药入于疮口内,即用水沉膏贴之,神应膏亦可。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,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,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。
然后用酒、水各一盏半,生姜十片,煎至热服,汗出为度。再如前淋洗,换药,贴裹。
其饮食五味禽鱼虫菜果实之属,性偏有嗜者;或金石草木药素尝有饵者;人五脏有大小、高下、坚脆、端正偏倾,六腑亦有大小、长短、浓薄、缓急,令人终身长有一病者。姜萸入,谓当归四逆汤加入吴莱萸、生姜也∶蛔厥,谓厥而吐蛔也。
俗未知其为表里之阴阳,而妄为寒热之阴阳,故皆失《内经》之本旨也。一日,头痛、太阳也;口干烦渴、少阴也。
自汗者,不发表解肌自出汗也,伤风自汗也。宜用白矾枯朴硝二味为末敷之,次用硫黄之外,服荣卫加对金饮,外贴冲和。